在父亲去世的日子里——怀念父母暨纪念妈妈124周岁诞辰

分类:亲情 | 标签: 怀念父母   母亲诞辰  
2024-03-24 10:57 阅读(?)评论(0)

今天(323日)是妈妈124周岁生日。老人家离开我们也已整整40年了。

前段时间,孩子们建议我,与其每年写纪念奶奶和伯伯的文章,不如写个较完整的家族史,留给他们。我知道,他们此时提出,主要还是为了让我转移注意力,及早走出悲哀的阴影。他们也确实想知道长辈们的故事,小女儿还帮她的儿女写过家风,向我询问过祖辈的事呢。

但是一来我生在东北,长在北京,祖辈的事情也是知之甚少;二来水平所限,毕竟是数学出身,写不出来啊;三来,现在沉不下心,无法集中精力去写。

所以,辜负孩子们的期望了,至少目前如此。只好还是写写记忆中的碎片了。

在我奋力从老伴去世的阴影中走出来的时候,我想到了好多榜样,我提到过老嫂子。还有,妈妈也是一位,在父亲去世后,她的坚强、豁达、乐观,以及对生活、亲人的珍爱,深深地影响着我。

197210月,父亲因感冒发高烧,在北马镇医院住院,妈妈陪床。三天后,因引发心脑血管病突然去世,大家猝不及防。

我接到电报后,迅即从莱西赶回老家。看到父亲遗容,悲从中来,不由大哭。妈妈在旁默默流泪。听姐姐和堂兄说,妈妈非常克制,只是默默流泪。

为了不使妈妈悲伤,我也强忍悲痛,不再哭泣。

安葬了父亲,我跟妈妈商量她今后的生活。当时,大姐在老家,子女多,负担重。远在北京的哥哥、哈尔滨的二姐也非常关心,已经73岁的妈妈可以到哥哥、二姐或我家养老。妈妈说:“这几年,你爹就想到,要是他走在前面,你到哪个孩子家都行,不过大儿家好些;要是你走在前面,他到哪家都不方便。现在他先走了,他不用愁了。我得在家陪陪你爹,也不给你们添麻烦,现在哪儿也不去。”

是啊,父母亲五十多年的夫妻,舍不得啊!

妈妈是贤妻良母,受旧观念熏染,遵守“夫为妻纲”那一套。而父亲的大丈夫感很强,因此,妈妈其实有许多委屈。但为了这个家,妈妈总是委曲求全,包括吃的,有好吃的,都是先紧着父亲。到了晚年,父亲也有觉察,好了许多。妈妈很欣慰,也就更是念着父亲的好。我们回老家时,妈妈常夸父亲在村里威望高,无论是当会计,还是当调解委员,大家都尊重他,妈妈也觉得光彩。只是在不经意间,或是在父亲“自我批评”时,流露出父亲的暴脾气和不讲理的一面。

所以,我很理解妈妈的心情,更佩服她此时想着不麻烦孩子。顺着她的心,同意她先一人在老家住着,有大姐、堂姐、堂兄们常去看望,也就放心了。

两个月后,放寒假。我们回老家看望妈妈,她提出把孙子留给她,一来帮我们带带孩子,二来也跟她做个伴。我们知道,妈妈把孙子看得很重,这也是她的天伦之乐吧,并以此冲淡她的悲伤。

一直到19735月,妈妈托人写信给我,孙子曾发烧,妈妈吓得够呛,怕有个好歹,不敢再带孙子了。让我跟哥哥商量,她想去北京哥哥家,这也是当年父亲的意见。

哥嫂非常欢迎妈妈去。6月学校放麦假,我和大姐夫把妈妈送到北京。正巧,7月,在东北当兵的二侄女出差来京9月在延安下乡的大侄女考入外语学院回京让奶奶尽享天伦之乐。妈妈的心情大好。

据嫂嫂告诉,妈妈还是时常想起老家的情景,想起父亲。看到街道上的落叶,妈妈惋惜的说:在老家,能做好几顿饭了,可惜了。有时吃饭,说:你爹没有福气,没吃这么好,没享福。不过心情还稳定,不再悲伤。看来妈妈走了出来。

到了十月,我的前妻被推荐为工农兵学员上学了,我一个人照顾不了刚两岁的儿子,征得兄嫂和妈妈的同意,我于10月带着儿子去京接妈妈到莱西,帮我看孩子。感谢妈妈和兄嫂。

在我这里,常有学生来玩,他们很喜欢这位奶奶。

此时,父亲走了整一年,妈妈以她的坚强、豁达、乐观和珍爱,做到了不忘旧情,又不沉湎于悲伤之中,彻底走了出来。

妈妈是我的榜样,老伴走了四个多月了,我会怀念她,而不再悲伤!

 
表  情:
加载中...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