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志正文
|
||
去年4月2日。在博洛尼亚的酒店早餐后,9:00出发,北上威尼斯。一路风光,11点多途中稍停,一顿快餐。12点赶到码头,渡船进岛。 水城威尼斯位于意大利东北部、亚得里亚海威尼斯湾西北岸。公元453年。当时陆上居民为逃避战乱之灾,逃往亚德里亚海中离岸4公里的海边浅水滩上的这个小岛避难。因浅滩平均水深仅1.5米,而且水底泥土中缺氧,木质不易腐烂,而且会越变越硬。所以,这批人伐树做木桩,打入水底泥中,紧密相靠,作为地基,其上铺上木板,盖上石头房屋。于是,古人用智慧,在淤泥中、在水上建起了威尼斯。一座美丽的水上城市诞生了。 我们乘坐渡轮进岛途中,水中碧波荡漾,几组木桩露出水面,显示古人的智慧。两岸大多建于14至16世纪的宫殿、豪宅、教堂等建筑物,向我们展示了文艺复兴时期的拜占庭式、哥特式、巴洛克式等各种风格,也有独特的威尼斯式的楼房,宛若水中升起的一座艺术长廊,充满了诗情画意。 而更迷人的是乘贡多拉船穿街越巷,“贡多拉”是威尼斯特有的小舟,两头尖尖的上翘,狭长,只能载6人。船夫手持单浆站在船尾,技艺娴熟,小船在犹如迷宫样的水街水巷内安稳穿行。有些水道比较热闹,小船往来穿行其中,令我想到大街上熙熙攘攘的热闹场面。小水巷的两岸建筑没有那么雄伟豪华。砖墙斑驳的旧屋述说它的历史,林立的商铺顾客盈门。水巷有各式桥梁错落连接,时有桥上游人驻足与船上游人友好的互照、打招呼。在蜿蜒的水巷泛舟,流动的清波显出水中光影,与天上的浮云混为一体,又是一种迷人的风情。 这里有座特殊的桥——叹息桥,连接着道奇宫及其附属的监狱。一桥之隔,天上地狱之别。人们啊,好好自重吧! 而岛上的圣马可广场不可不去。这是威尼斯最大的广场,建于9世纪,面积约1万平方米。由新、旧行政官邸及连接两楼的拿破仑大楼和圣马可教堂所围成的长方形广场组成。拿破仑曾称赞这是欧洲最高雅的客厅。电影《茜茜公主》片尾的奥地利国王和他的皇后茜茜公主访问威尼斯的盛大场面就是在这里拍摄的。 圣马可广场入口有两个高高的柱子,一个柱顶上是威尼斯的代表“飞狮”,另一个则是威尼斯最早的守护神“圣狄奥多”。左边的大楼是古时的铸币厂。总督府始建于9世纪,属于欧洲中世纪罗马风格建筑,几百年才修建和装饰完成,它曾经是强盛而富庶的威尼斯共和国的政府办公楼,现为威尼斯艺术博物馆。 最著名的是矗立于圣马可广场上的圣马可大教堂。相传828年两个威尼斯商人从埃及亚历山大将耶稣圣徒马可的遗骨偷运到威尼斯,并于同年兴建教堂,内有圣马可的陵墓。它曾是中世纪欧洲最大的教堂,也是威尼斯建筑艺术的经典之作。它融合了东、西方的建筑特色,教堂正面长51.8米,有5座棱拱型罗马式大门;它的五座圆顶据说是来自土耳其伊斯坦堡的圣索菲亚教堂;正面的华丽装饰是源自拜占庭的风格;而整座教堂的结构又呈现出希腊式的十字形设计,15世纪加入了哥特式的装饰,如尖拱门、尖塔等;17世纪又加入了文艺复兴时期的装饰,如栏杆等。这种将各种流派结合得如此和谐与协调的建筑特色让人惊叹不已。 威尼斯宽阔的广场上游客来来往往,摩肩接踵。身穿威尼斯民族服装的迎宾仪仗队欢迎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 在教堂旁的威尼斯天然水晶博物馆,我们参观了烧制水晶玻璃花瓶的全过程,工人精湛的技艺令人叫绝。 在船上我就注意到安康教堂建筑的宏伟,便利用下午自由活动时间,从圣马可广场走街串巷,来到安康教堂附近的桥上,近前观赏。往返一小时,也体验了水城岛上街道的特色。 我们返程是乘坐小艇航行在黄金大运河上,这是我们一天中乘坐第三种船只走的第三条航线了,S型穿过威尼斯,比进岛的水道窄了许多,又比水巷宽了许多,两岸的建筑既壮美,又在眼前。尽赏美景,不愧黄金大运河。 威尼斯的风情总离不开“水”,真是名副其实的水城! 当晚7点,我们驱车约两小时,赶到意大利小镇阿巴诺温泉住宿。带着水城的余兴,游览小镇夜色。
阅读(?)评论(0)
|
||
评论
想第一时间抢沙发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