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志正文
|
||
北上伊拉草原,蓝天点缀着朵朵白云,远处的雪山顶熠熠生辉。一路上,与我们形影相随。 十一月份的辽阔草原,绿茵已染金黄,牛羊猪马和谐相处,六畜兴旺。 有些大的村落,具有民族特色的民居密集,道路上会有一座白塔相伴。 在距香格里拉市近一小时车程的路上,有座规模很大的白塔,庄严华丽,公路环绕。在塔的一面,看到庆祝迪庆藏族自治州建立60周年的标语,虽已经近两个月,仍很新鲜醒目。 “要想富,先修路”,这已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真理。沿路我们可以看到正在兴建的大桥、公路。作为我国贫困人口最集中的云南省,全面奔小康,任务繁重。而修路,不失为是一项完成任务的重大举措!点赞!正如路边标语所示:“越茶马古道亘古天堑 为彩云之南再添通途”、“滇西高原建新功”! 我们穿过香格里拉市,在几公里远的蓝月谷稍作停留。同行的十几位游友,几乎占了一半,在此与我们分手,他们去石卡雪山景区。我们继续北上伊拉草原。 下午三点左右,我们到达纳帕海伊拉草原的哈木谷景点。海拔3千多米。海子倒映蓝天白云,而秋色灿烂的山岭倒映在水中,加上水草的斑斓,真是五彩缤纷了。 岸边成群的牛羊,湖边几只鹤,正在悠闲地觅食,互不干扰。和附近的村落、人家,构成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的美好画面。 在服务员的帮助下,我上得马来。不如好多年轻人那样灵巧了。可是有几位比我小的,还不如我呢。嘻嘻。 刚坐到马背上,挺紧张,双手死死地握住马鞍上的把手,双脚紧紧地踩着马镫,臀部牢牢地坐在马鞍上,总想和马成一体,别掉下来。 牵马人是位67岁的藏族老太太,和善、健谈,安慰我别紧张,马很听话的。教我身子别太死,要和马的动作协调起来。 慢慢的,胆子大了起来,动作也不那么死板了,敢单手扶把手了,屁股也敢离开马鞍,随着马行进时马背的颠动,而有节奏的颠了起来,很舒服、有趣。也敢分心跟老太太聊家常了。 看,我接受拍照时的动作还可以吧?有点风度吧?哈哈! 往返近两公里,很舒服!有成就感,不再怕骑马了。 下一轮的游客中有位年轻人,一是胖,二是笨,服务员怎么帮,也没上到马背,还是作罢。 可是这么一折腾,马生气了,就在他从马镫落地的时间,尥起蹶子。幸亏这位年轻人躲得及时,只被马蹄蹭了一下。大家虚惊一场。 我们过去慰问,尤其是马场工作人员。小伙子也很通情达理,大家相安无事。 这里肉串很好吃,很少吃零食的我,也忍不住馋,品尝了羊肉和黑猪肉串。 傍晚,我们向南返回香格里拉市,负责接待我们藏民家访的主人早有安排,为我们献哈达,表达热烈欢迎之意。偌大的院子已经停了几辆大巴,看来有几个团已先我们到达。 我们登上藏式小楼的二层大厅,灯火辉煌,宽敞明亮。正面墙上十一世班禅(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的画像居中,毛主席和十世班禅(班禅额尔德尼·却吉坚赞)分列两侧。四周矮桌矮凳,摆着丰盛的晚餐。中间一个舞台。 很快,各团到齐,主人宣布晚宴开始,节目同时进行。 顿时,舞台上,歌着、舞着,精彩层出;台下,欢呼、鼓掌,热闹非凡。不时的游客上台为演出者敬献哈达。忙着拍照,场面感人。 游客们嘴也不闲着,在火锅里涮着可口的佳肴,碰杯声,祝福声,盖过了火锅的咕嘟声。热情的温度很高呢。我也祝小牛夫妇新婚快乐! 在预定的十个节目结束之际,主人的妈妈,七十多岁的老人随着她高亢的歌声出现在门口,边唱边走到舞台中央。虽已满脸皱纹,但歌声嘹亮,身体灵活,一口流利的藏式汉语,充满对党和领袖的热爱,对新生活的热爱。最后,对着三幅画像合十致意,并向毛主席像跪拜。 最后,大家到院子参加篝火晚会,能歌善舞者围成大圈。边歌边舞,直到九点。 大家欢度了三个小时的美好时光!
阅读(?)评论(0)
|
||
评论
想第一时间抢沙发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