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志正文
|
||
哥哥外交生涯的又一次遇险,是在1979年初,当越南大举进攻柬埔寨时,哥哥在与国内无法联系的情况下,与柬方联系,安排好留学生和专家。为减少损失,毅然决定撤馆到泰国。为此,国内部里有些左的可笑的先生们,在主管亚洲事务的韩副外长主持下,还搞了个小小的闹剧。 数天后,根据柬方的请求,我政府决定,哥哥带领七人返柬。在《国际风云中的中国外交官》一书中,《从金边到豆蔻山》一文中写到:“孙浩大使在1960年的‘刚果事件’中,作为二等秘书曾随同张彤代办义无反顾来到硝烟弥漫的斯坦利维尔;19年后,他作为大使,率领七名外交人员又义无反顾的进入战火纷飞的柬埔寨”。 由于柬共当局的不得人心,国际间,也包括国内,便有人趁机把脏水泼向中国。作为中国驻柬大使,尤其此次行动,哥哥不免也被溅了一身。 其实我国和柬埔寨一直很友好,在抗美援越时借道柬埔寨,尤其在朗诺政变后,我们更是全力支持柬,进行抗美爱国斗争。柬共执政后,出于反对美苏世界霸权和越南地区霸权的国际形势的需要,我们在柬打进楔子,也是必要的。(以下三幅,为联络组成员、当时的新华社的记者兼翻译左毅同志文章) 但我国我党与柬共绝非一致,毛主席和周总理做了很多工作。只是矛盾没有表面化而已。 哥哥从1963年就在驻柬使馆工作,从柬的政界到民间,从当地人到华人华侨,有着很深的友谊。直到九十年代初,西哈努克亲王在北京做寿,还邀请哥哥参加。可惜哥哥病重,无法如约。 他看到柬共的极左做法,是有敏锐的看法的。他一面向国内报告,一面尽其所能,保护友人。从他当时对柬及其领导人的看法,对中柬关系的看法;以及营救“铁戈”的做法,便可见一斑。 在战争的危急时刻,无论是撤馆,还是带联络组进入山林,哥哥都表现了一位共产党人和领导干部的大无畏精神和中坚作用!这不仅得到部里的肯定和表彰(外交部的讣告),也得到了共事的同志们的赞赏和钦佩(当时的联络组成员,新华社的左毅同志的文章,以及《从金边到豆蔻山》一文所描述的)。 《从金边到豆蔻山》一文描述了行军的艰苦和危险之后,写道;“一位年轻干部和孙浩大使曾有过这么一段对话: ‘大使,您想家吗?’ ‘怎么不想?我想老伴,想女儿......’ ‘打枪、打炮时,您害怕吗?’ ‘生死关一过,就什么也不怕了’。” 相对于当时部里部分人在北京导、演的高谈阔论闹剧,其境界,真是天壤之别了。这出闹剧,只是留下个不光彩的笑柄。正如左毅同志所写,听的和说的“笑了笑”而已。 哥哥一行八位外交战线的勇士,两个多月的艰苦历程,体现了他们以大局为重,忍辱负重!正如《从金边到豆蔻山》一文的结束语:“八位同志为自己没有辜负党和政府的重托,不辱使命,完成了祖国交给的任务而感到无比自豪”! “天下雨,娘嫁人”,只能随他去。更何况两国两党呢。所以,污水绝不该泼到中国和中国大使身上! 那些指责中国及其大使面对柬共的统治不作为的先生们,你们又想如何作为呢?像越南或者美国那样动辄出兵打过去?大使当驻在国的太上皇指挥一切?你做做看看! 哥哥1986年从我驻毛里塔尼亚使馆大使任上离休,获得毛里塔尼亚颁发的勋章,为他的外交生涯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可以告慰哥哥的是,今天,外交战线的新人层出不穷,无论是在和平环境,还是在战火纷飞的国家,他们依然不忘初心,国事为重!随着国家经济军事各方面的快速发展,外交人的腰杆也越来越硬,朋友越来越多,开创出一个世界外交的新格局!
最后修改于 2017-02-07 10:44
阅读(?)评论(0)
|
||
评论
想第一时间抢沙发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