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年龄:16年2个月
访问:?
文章:1540篇

个人描述

交友不嫌多,坦诚就好;学问不怕杂,有用就行;争论不要紧,讲理就行;知足知不足,自信就好;有为有弗为,干活就是;老来像顽童,能玩就乐。

【逛青岛】28、漫步大学路(上)

分类:国内游记 | 标签: 青岛大学路  
2015-05-30 13:56 阅读(?)评论(0)

老伴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到七十年代初,在大学路生活了20年。从儿时到成年,经历了许多风风雨雨,有着太多的酸甜苦辣。离开的四十多年里,熟人不多了,偶尔会去溜溜,重温那少年时的记忆。

近闻那里已成了有名的咖啡一条街,她那老院就有家《街角咖啡》,小有名气。

于是,2015523日上午,我们决定去看看。顺访仍住在院里的唯一的一位老伴儿时同伴。

说起大学路,可以追溯到一百多年前青岛建置开埠,在青岛是条有着悠久历史的街道。它见证了青岛建置开始和两度沦为殖民地的屈辱。

1891年清政府批准胶州设防,并在现在大学路西侧人民会堂的位置,建立了总兵衙门。从此确定了青岛城市建置的开始。

到了1897年冬,德国侵占青岛后,在此铺设了一条现代的马路,叫奥斯帕斯街。当地百姓仍按这一带的旧名,称之为东关街。街的东侧驻设了俾斯麦(德国首相名)兵营。

一战期间,日本于1914年冬取代德国,并以臭名昭著的“二十一条”霸占了青岛。便将奥斯帕斯街改称巽町南段,俾斯麦兵营改称万年兵营,妄图永久霸占。

1922年底,中国收回青岛,于1924年利用这座兵营创办了私立青岛大学。这条历尽屈辱的街道,总算摈弃了洋名。因依傍大学,就叫做大学路。

这座大学几经变迁,1930年与从济南迁来的山东大学合并成立国立山东大学;1958年山东大学回济,这里又改建成山东海洋学院;1985年改称青岛海洋大学,后又改为中国海洋大学。因此,这条路,依然是大学路,真是名副其实。

大学路的南端路口,是个丁字街,东侧是莱阳路,西侧是太平路,都是沿海大街,车水马龙,游人如织。对面的育才中学,就是当年的青岛三个海口之一——青岛口。那时有一码头,商船云集,海运兴旺。
    我们从莱阳路拐大学路的南端,路较宽。西侧的人民会堂,建于1959年,是一百多年前青岛开埠时的总兵衙门。1906年后相继为海军兵营、东文书院,解放后曾一度为青岛二中校舍。

大会堂往北不远,在大学路和鱼山路的拐角处的大学路4号,就是一座17层的四星级酒店——东方饭店。老伴回忆道:“我小时候,这里只是个搭着个棚子的小饭铺,豆浆油条很好吃”。

穿过鱼山路的高架桥,大学路变得窄了许多。


东侧红墙内的中式建筑,是1935年建成的红卍字会址,亦称道院,占了半段大学路。后为青岛市图书馆,又改为青岛市博物馆,现在又分出艺术馆、文物局、出版局等多家单位。



在红墙的北端,掩映在绿树中的小岔道,通向中国海洋大学老校,现今的鱼山路校区的西门。所以,在大学路东侧的北半段,浓密的行道树后面,便是大学的西院墙。


这千米老街东侧的红墙和院墙,在林荫下,显得庄重而又森严,少了许多喧哗。而这书香之所在,近百年来汇聚拢来的众多名人,如闻一多、梁实秋、老舍,还有童第周、陆侃如与冯阮君夫妇、束星北、朱树屏、刘知侠等等,居住在大学路周边,形成“小鱼山文化名人街区”。他们或精心创作,或教书育人。给大学路,乃至青岛,留下了浓郁的文化气息。

  最后修改于 2015-06-01 11:37    阅读(?)评论(0)
 
表  情:
加载中...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